古道沧桑探石韵,太行天路揽奇观
秦皇古驿道—触摸2000年"燕晋通衢"的青石蹄印,重走秦始皇东巡古道
天长古镇—穿越"明清建筑博物馆",品千年不息的市井烟火
太行天路—驰骋"云端挂壁公路",俯瞰太行百里画廊
于家石头村—探访"石头筑就的明清史诗",邂逅冬暖夏凉的原始民居
龙窝寺石窟—寻幽"太行山悬壁佛国",摩挲盛唐彩雕的千年禅意
嶂石岩—震撼于"全球最大天然回音壁",醉赏赤壁丹霞与云海共舞,拥有震撼山峰:九女峰 一米崖
从秦代车马萧萧的古道,到明代石头垒砌的村落,再到嶂石岩亿年形成的红色岩壁,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年轮与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上。
冷门小众路线,拒绝热门大IP,告别人从众!
▌ 活动日期
第一期|5.31集合~6.1解散(端午节)
第二期|6.1集合~6.2解散(端午节)
D1|北京-秦皇古驿道—天长古镇—太行天路—于家石头村——龙窝寺石窟—宿赞皇(或周边县市)
D2|嶂石岩-北京
▪ 费用包含
1)交通:往返空调巴士包车费用(车型根据人数订,不含景区小交通);
2)住宿:1晚当地酒店住宿(标间独卫,单人报名协调同性拼房二/三人间无需补房差,儿童不占床协调拼房如无法拼房需按成人算,如要求单住单房差);
3)用餐:包含早餐;
4)保险:赠送意外险(请报名时提交正确身份信息);
5)领队:优秀户外领队带队。
▪ 费用不含
1)用餐:除住宿酒店早餐外,其它用餐自理或AA聚餐,当地用餐很方便;
2)门票:秦皇古驿道20元,于家石头村34元,嶂石岩65,天长古镇无门票;龙窝寺石窟无门票 以上费用供参考,以景区规定为准。
*本活动属于半自助游户外活动,费用包含以外的自主费用自理,不含景区内导游讲解。
D1|北京-秦皇古驿道一天长古镇一太行天路-于家石头村-龙窝寺石窟-宿赞皇
-07:30北京出发约4小时抵达井陉县,约中午前后抵达 【秦皇古驿道】
★ 世界最早"高速公路"遗迹,保留2000多年前秦始皇"车同轨"政策的车辙印记
★ 看点:明清驿站建筑群、40厘米深的古代车辙、清代"立鄙守路"石碑
这里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发生地,了解韩信如何巧妙利用秦皇古道地形,创造背水一战的千古战例。
温馨提示:穿防滑鞋,青石板路较滑,
-适时集合前往【天长古镇】
★ 宋代古城墙环绕的千年古镇,完整保存明清民居格局,现保留瓮城、弩台等防御设施,以及南城门、观音阁等古建,城内建筑民宅保留了原始风貌,是一座真正未被开发过的古城。★ 特色体验:王家大院砖雕艺术、城隍庙古戏台、古镇石子路漫步
-随后打卡【龙窝寺石窟】
★ 北齐至唐代佛教石窟,现存8窟43尊造像
★ 重点:1号窟释迦牟尼说法像、摩崖石刻群
-最后太行天路前行前往【于家石头村】
★ 明代于谦后裔建造的"石头王国"
★ 必看:清凉阁(500年石楼)、石头四合院、六街七巷石巷系统
- 适时集合,前往酒店住宿,晚上自由活动。
- 07:30早餐后,30分钟车程至『嶂石岩』景区,太行山最壮观的丹霞回音奇境!这座位于赞皇县的世界级地质奇观,以绵延百里的赤壁丹霞著称,其核心景观"九女峰"海拔1774米,垂直落差达600米的绝壁在阳光下如火焰燃烧。冬季还有百米冰瀑。最令人称奇的是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(吉尼斯认证)——弧形崖壁周长310米,回音效果清晰洪亮(最佳发声位置距崖壁30米处),堪称地质奇迹。
#秦皇古驿道
在河北井陉的崇山峻岭间,这条由青石铺就的秦皇古驿道,至今仍清晰保留着两千多年前的车辙蹄印。作为连接燕晋的军事要道,秦始皇东巡、韩信背水一战等历史传奇都曾在此上演。这条用20万块青石铺就的古道,不仅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国道,更是一部镌刻在太行山脊的立体史书,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深达30厘米的蜿蜒车辙,见证了无数商旅马队的往来;风化斑驳的"立鄙守路"石屋,仍矗立在山崖旁,诉说古代驿站的沧桑。秋日最是动人——金黄的柿子树下,青石古道与红叶相映,马蹄形转弯处,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。这段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道,不仅是研究古代交通的活化石,更是一本摊开在太行山中的立体史书。
#天长古镇
座太行山深处的古镇始建于隋大业三年(607年),初名"天长军",是唐代河东道的重要军事据点。北宋时期成为井陉县治所,金元时期毁于战火,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重建并保留至今。作为明清时期晋冀商贸枢纽,古镇见证了"燕晋通衢"五百年的繁华盛况。作为河北保存最完好的古村镇之一,这里完美呈现了太行山区的传统生活图景。
古镇现存传统建筑8万平方米,包括7处文保单位,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晨昏时分,当阳光掠过青石街巷的拴马桩与砖雕影壁,仍可触摸到那个驼铃回荡的商贸年代。
#于家石头村
这座被誉为"石头王国"的古村落始建于明成化年间(1465-1487年),由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族裔所建。当年于氏后人因避祸迁居太行深山,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石英砂岩,历经二十代人接力建造,终成这座举世罕见的全石构古村落。
2001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,其"石楼石巷石窑洞,石碾石磨石台阶"的奇观,堪称中国北方石构建筑的巅峰之作。当夕阳为层层石屋镀上金边时,仿佛能听见于谦《石灰吟》"要留清白在人间"的千年回响。
三大历史价值:
1、建筑史诗:现存明清石院67座,最古老的"清凉阁"建于万历九年(1581年),全村石屋均以干砌法建造,不用粘合剂却屹立600年不倒
2、防御典范:曲折的街巷与76处阁楼射击孔构成严密防御体系,成功抵御明清之际36次匪患
3、文化活体:至今保留着于氏宗祠、古戏台等礼制建筑,传承着独特的石匠技艺与农耕习俗
#龙窝寺石窟
这座镌刻在井陉苍岩山红砂岩绝壁上的石窟群,开创于北齐天保年间(550-559年),由北齐皇室供养开凿,是邺城佛教艺术向太行山区传播的重要见证。历经隋唐扩建、宋代修缮,形成了华北地区罕见的"四代同堂"式石窟遗存。现存最珍贵的北齐"龙树思惟像",其双树背屏式构图堪称6世纪佛教艺术的典范。雨天时节,崖壁渗出的泉水在佛龛前形成"龙吐甘霖"奇观,正是"龙窝"得名之由。1982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,其连续四百年的开凿史,堪称一部立体佛教艺术编年史。
#太行天路
这条蜿蜒在太行山脊的"空中走廊"海拔千米的盘山公路被浓荫覆盖,两侧原始次生林形成天然氧吧,气温比山下低5-8℃。驱车行驶在S形回旋公路上,车窗外是层层叠叠的翡翠色梯田与赭红色丹霞绝壁的强烈碰撞。
#嶂石岩
用脚步丈量全球最大的沉积岩地貌——嶂石岩。嶂石岩的"Ω"型嶂谷是全球三大砂岩地貌之一,岩层中可找到12亿年前的波痕化石。
这座横跨赞皇、临城两县的太行奇境,早在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就有"赤壁丹流,霞举云高"的记载。其名始见于明万历《赞皇县志》,因"峰峦如障,石色赭红"得名嶂石岩,自古便是军事要冲与隐修圣地。
三大历史印记:
1、长城要塞:现存5公里明代长城遗址,戚继光部将曾在此建"铁裹门"关隘
2、宗教遗存:宋代在回音壁下建槐泉寺,现存元代月霞法师修行石窟
3、地质传奇:1979年科考发现世界最大回音壁(回音清晰度超北京天坛)
特别在嶂石岩主峰发现的唐代摩崖题记,记载了开元年间佛道共存的盛况。2004年列入国家地质公园,其"丹霞地貌+古长城+宗教文化"的三重底蕴,使之成为太行山最具人文底蕴的地质奇观。
版权说明:本文中所包含的部分文字、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,仅做研究、学习、欣赏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拥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