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,
依次建有长陵(明成祖)、献陵(明仁宗)、景陵(明宣宗)、裕陵(明英宗)、茂陵(明宪宗)、泰陵(明孝宗)、康陵(明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明穆宗)、定陵(明神宗)、庆陵(明光宗)、德陵(明熹宗)、思陵(明毅宗)。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,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,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。十三陵地处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,陵区周围群山环抱,中部为平原,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,山明水秀,景色宜人。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,分别建在东、西、北三面的山麓上,形成了体系完整、规模宏大、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。明代术士认为,这里是"风水"胜境,绝佳"吉壤"。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"万年寿域"。该陵园建于1409~1645年,距今已有300~600多年历史。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,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、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。
徒步十三陵探秘地宫里的秘密
明朝十六帝,为什么叫十三陵呢?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建都于南京,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“明孝陵”。第二帝朱允炆(建文帝)因其叔父朱棣以“靖难”(为皇帝解除危难)为名发兵打到南京,建文帝不知所终。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,总之是下落不明(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),所以没有陵墓。第七帝朱祁钰,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,宫中无主,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。后英宗被放回,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,搞了一场“夺门之变,英宗复辟,又坐了皇帝。朱祁钰被害死,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,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。而以“王”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。这样,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,一位下落不明,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,所以称“明十三陵”。
说说思陵的故事。
要说历史上哪个皇帝最英明神武,一时间很难回答出来。但要问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,您反应过来的前三位里肯定有明思宗朱由检,也就是崇祯皇帝。崇祯承继大统的时候明朝就已经是个烂摊子了,但初期诛杀魏忠贤及其党羽,也显示了他的才干,但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之后,崇祯的疑心病最终导致国破家亡。自缢殉国,崇祯用死告慰了列祖列宗。一个肉体虽然消亡,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。
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来得及给自己修建陵寝,最后就和宠妃合葬在思陵,思陵坐落在十三陵陵区西南方的锦屏山,在十三陵地区,每一座帝陵旁边都有一个和帝陵名字相同的村庄,那是守陵的陵户历代繁衍而成的。长陵有长陵村,献陵有献陵村,景陵有景陵村,按照这个规矩,埋葬崇祯皇帝的思陵就得有思陵村。但是整个十三陵一带就偏偏没有思陵村。只有一个悼陵监村,现在是昌平区的民俗风景村了。
发掘定陵!1958年震惊了全世界!!
定陵建成至当时发掘仅300多年,他的规模仅次于长陵,曾遭受过三次大火,地面建筑遭到很大破坏,其中明末李自成率大军逼近京城时,曾攻下十三陵。李自成下令焚烧十三陵大殿,捣毁定陵、庆陵、德陵城墙与城门,整个十三陵“砖石遍地,大火三日不绝”。清军入关后,又对明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,并放火焚烧了定陵和德陵。由于定陵明楼坚固,得以保存,长陵的棱恩殿也因坚固而存世。
定陵的原地上建筑有宝城、明楼、棱恩殿、棱恩门、左右廊庑、宰牲亭、神厨、神库、碑亭,后仅存宝城、明楼。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,在位48年,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。当政之初,推行改革措施,经济出现繁荣景象;中后期怠于朝政,终年不视朝,致使朝政日趋腐败。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,历时6年才完成,耗银八百万两,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赋税总收入。陵墓建成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,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,这座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。
从围墙穿越后,发掘的第一道探沟现状。此券洞外部就是田野,内部通向陵园内明楼,若想知道定陵地下宫殿发掘原貌,此处是必看所在,但现在大多数游客并不知晓内情
活动特点:徒步 一天活动 平整路段为主 没有爬升
装备要求:遮阳帽 围巾 手套 登山杖 相机 饮用水 公交卡 身份证 自用药品
线路看点:古迹 美食
线路设计:十三陵徒步(全程20公里左右)
【活动行程】
8:00 公司集合出发
9:30 到达徒步起点 开始
12:30找地儿(午餐自带或春饼宴)
16:30 活动结束
18:00 到达公司
行程中的所有皇陵均过而不入,所以不发生任何门票费用
***六项注意****
注意安全 严禁丢弃垃圾尽量不要使用明火 团结队友、发扬民主
按集合时间到达出发地点 如遇盘查,保持微笑、严禁口角